中国隐富之王去世留下亿万家产,结发妻

白癜风怎么治才会好 http://m.39.net/pf/a_7998441.html

年1月消息,《山东商报》发布了“鲁企强名单”,魏桥创业集团以.64亿元营收连续十一年稳居山东第一大民营企业宝座,是当之无愧的鲁企领头羊。根据《胡润百富榜》显示,郑淑良家族蝉联山东首富宝座,财富达到亿元,在近一年时间里其资产就增长了亿!但郑淑良并不是知名企业家,她最大的身份是前山东首富张士平的妻子。

张士平,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与柳传志、任正非、曹德旺和宗庆后并称为“中国实业界五老”。张士平在中国创一代企业家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旗下的

魏桥创业集团涉猎行业广泛,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张士平家族以65亿美元的财富排名位。靠两个夕阳产业做到亿身价,有着“亚洲棉王”之称的张士平作风却异常低调,他背后又有哪些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呢?

推棉工摇身变厂长

张士平出生于山东滨州的邹平市,在物资匮乏的60年代,滨州是山东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只有初中学历的张士平在他18岁时获得了他的第一份工作,邹平县第五棉油厂的推棉工。这并不是什么轻松的工作,多斤的棉剁张士平一天需要推几十个,虽然辛苦,但也是安稳。

文革时期,年轻气盛的张士平因替洗车间师傅打抱不平而被迫下放去黄河修河道,这一年他22岁。因为家里穷,张士平怕自己仅有的两件衣服被磨破,平时拉车都是光着膀子,背上的皮被晒掉了一层又一层也不吭声,想着自己咬咬牙也就过去了。短短四个月的劳改,张士平就瘦了二十斤。

经过下放的磨砺,回到棉油厂的张士平更加吃苦耐劳,他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这一干就是十几年。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张士平被选为第五棉油厂的厂长。可是身为厂长的张士平却是一筹莫展。

受限于八十年代的棉花管控政策,许多棉纺织厂都只在能产棉花的季节收购棉花,而不产棉花的季节则停工,一年的时间中只有半年有收入,这严重影响到了张士平所在厂子的经营。同时棉油厂的员工早已习惯了吃大锅饭的日子,大家都整日游手好闲,懒惰散漫不成规矩,“能吃苦,最勤劳”的张士平作为厂子的领头人,急在心头,如果在放任这种状态,厂子早晚会走向灭亡。

说干就干,张士平立刻对棉油厂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张士平将自己的全部积蓄贡献出来,同时号召员工众筹,买下了一台榨油机,将生产棉花加工拓展到油料加工。除了拓宽业务,张士平更是针对员工懒散的态度发起了一系列铁腕管理:提出了迟到扣除工资,按件计算工资,多劳多得等政策。

正是在这份严谨的态度之下,第五棉油厂焕然一新,效益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年,第五棉油厂收获了万的高额利润,在全国供销系统利润评比中也是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张士平也因此被评为全国商业劳动模范,他十分自豪地说起这次经历:“在主席台上,总理亲自把劳模证书颁给我。”

从纺织到铝业,借力时代东风上青云

90年代中期,全国棉花供大于求,棉花积压严重,原先给张士平带来巨大利润的行业正在慢慢步入夕阳时期。但张士平偏偏要逆势而为,经过考察,张士平发现虽然棉花滞销,但是棉纺织行业却有着巨大的需求。作为一个有长远眼光的企业家,张士平抓住难得的机遇,对棉油厂再次进行改革,创建了魏桥棉纺厂。

张士平在改制过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大举收购破产棉纺织企业的厂房设备,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搞纺织!收购来的厂房设备也被作为纺织业务的生产基地。年前后,正是中国纺织业的寒冬之际,张士平眼光独到,在国内原材料市场低迷之际,他又投资了3亿多,一时间,魏桥集团的生产线居然扩张成为全国第一。在全行业萎缩之际仍敢大举投资,扩张,甚至是走出国门,这份魄力和远见是常人不能企及的。也正应了张士平那句:“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

魏桥企业的成功是可以预见的,年中国加入世贸也给魏桥带来巨大机遇,借此机会魏桥迅速发展全球市场,效益也在年年攀升。

魏桥的发展正在大举前进之时,能源危机却悄然降临。彼时国家电力紧缺,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供给无法保证,张士平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建电厂。

年国家鼓励企业发展自备电厂,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张士平筹集资金建立了两所独立的自家电厂,自己的电厂不仅完美供应了企业日常工业生产用电,甚至连企业周围的家属区也能用上便宜的生活用电。

大量的电力盈余让张士平把目光放向了铝材,成立了魏桥铝业(中国宏桥),主攻电解铝。因为自产电力成本极低,让张士平的魏桥铝业在电解铝行业如鱼得水,发展一日千里。不过张士平的目光远不及于此,很快,中国宏桥成为世界最大铝生产商,资料显示,全球绝大多数的苹果手机壳铝材都出自中国宏桥。

张士平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这一切的成功都得益于他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那股劲,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的同时,善于抓住机遇,顺应发展潮流及时做出改变。毋庸置疑的是,只有走在社会发展前面的人才会获得成功。

为16万员工盖房,自己却用元的手机

年张士平以.5亿元的身家位居中国富豪榜第十四位,是当之无愧的山东首富,拥有如此传奇的创业史,在事业上极其成功的商业巨佬,在生活中却是个及其勤俭低调的人。

可能是因为出生农村,让张士平从小便理解生活和劳作的艰辛;也许是早年创业的经历,让他知晓创业不易,总之,勤劳和节俭的美德早已经刻入他的骨子里。

虽然坐拥亿万家产,张士平的生活也从未锦衣玉食,珍馐华服,出差的时候也无需秘书陪同,自己拎包就走,甚至专门推掉安排好的五星级酒店,自己入住三星级酒店,没有任何的风头和排场可言。他常说:“自己的行李自己拎得动,等拎不动的时候,就该退休休息了。”出门在外绝不铺张浪费,这是张士平一直提倡的,直到去世,他用的还是一部元的手机。

从生活到管理处处都可以体现张士平勤快能干的本能,工作时的张士平永远第一个到公司,他规定员工七点二十到岗,自己六点四十便会出现在会议室。

看似“抠门”的张士平对员工却是极其大方,因为自己经历过创业的艰辛,所以便想尽可能地帮助如今跟着自己打拼的年轻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的心愿,张士平真的做到了。

考虑到魏桥集团旗下员工大部分都是农村出身,学历也并不高,于是张士平为这16万名员工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到目前为止,魏桥集团已经建造了大约5万套房子,基本都是三居室的大房子,张士平更希望他们可以拖家带口地开心入住,自己咬牙含泪吃过的苦,他希望能为别人减轻哪怕分毫的压力。

不仅仅是居民房,在魏桥集团的生活区,有省级标准的幼儿园、学校、医院。员工和家属看病不收治疗费,药品也都是成本价。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张士平都给员工们安排得井井有条,如此贴心的老板又能找到几个?同时张士平也非常舍得给员工涨工资,-期间就普涨过17次职工工资,张士平是真心实意地希望员工可以过得更好。

年,身患重病的张医院去世,享年73岁。一代商业传奇就此陨落,身后功与名待人评说。

(本文由财经十三叔团队原创,作者,欢迎大家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