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现在很普通。除婴儿第一次照镜,还闹不清镜子里的人就是自己时,会左看右看,觉得神奇,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把它当回事了。当然,还有一个场所,就是很庄严的办公场所,会有一面镜子,一是好让同志看清着装,别把帽子戴歪了,二是内涵庄重、公正、严肃等意义。其它的镜子则要么跑到卫生间里,要么放在梳妆台上,用到时,才叫镜子,不用时什么也不是。而镜子在古代,内含是非常丰富,浪漫情怀浓郁,值得品一品。
一、最早的镜子
在青铜器的铭文中,我们可以见到最古老的“监”字,它恰似一幅图画:一个人俯身面对一盆水。那盆水,就是最早的水镜子。后来有了青铜,才出现青铜镜。从陶器的水盆到青铜镜,水镜子应该照了大几千年。我国最早出土的陶器是年在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发现的,经碳十四测定距今约8千年,这也是人类历史上制造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之一,而后是人类使用陶器与水的智慧。
二、最古老的镜子
最古老的镜子,是铜质的镜子,即青铜镜、古铜镜,即人类生活中真正意义上的镜子。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在河南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青铜镜,距今已有3千2百多年。人类不容易,能通过真正意义上的镜子——青铜镜看清自己的脸,也就3千多年的时间。那会儿还是上层社会王公贵族专用的奢侈品,老百姓能够用得上,恐怕还要晚很多年。
三、最神奇的镜子
相传秦始皇拥有一面铜镜,名为“秦镜”。此镜非同一般,它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知人心善恶;如果人有邪念,此镜一照则可见“胆张心动”,忠奸贪廉,一照分明。这显然是神话或者就是瞎胡诌,嬴政怎么就没把李斯和赵高等等照清楚呢!这些人到底是什么地干活!苦得秦始皇东奔西跑的,最终把命都跑没了,千辛万苦得来的大秦帝国也散了架子。这最神奇的“秦镜”,无疑是梦中的“大饼”。当然,人的心里应该有这一面值得敬畏的镜子。
四、最能照的镜子
北宋真宗年间,有位朝官家藏古铜镜一面,特别神奇,据称“可照及二百里”,他想把这面铜镜送给当朝宰相吕蒙正,便托吕蒙正的弟弟送去。吕丞相听弟弟说起此事后笑道:“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巧妙地回绝了这种套人情、拉关系的不正当做法。天下的官员如果时刻牢记——今生至死,脸儿不过碟子大,就不会有贪官、昏官、庸官等等了,最能照的镜子是存在的,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里。点赞吕蒙正,他心里的那面镜子比“可照及二百里”还要远得多。
五、最抽象的镜子
明镜高悬,封建时代官员最喜爱的一面已经抽象化了的镜子。最著名的出处应该是大唐李世民与魏征之间的故事,魏征功德圆满走了,李世民对大臣发自肺腑的感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于是,大小衙门都以“清如水,明如镜”来告诫自己为官廉洁、断案公正。古代衙门大堂上,总是悬挂着“明镜高悬”或“秦镜高悬”之类的匾额,时刻提醒一下自己。这是为官之人必须日日照、时时照的镜子,也是镜子中最抽象的镜子,如果照不清自己,照不见自己,问题可就大了,丢官,牢狱,甚至掉脑袋。
六、最有情的镜子
最有情的镜子——破镜重圆。南朝末年,陈国将亡之际,陈国的驸马徐德言和他的妻子乐昌公主预料到夫妻必然分离,将一面铜镜一劈两半,二人各执一半以作日后重逢之信物,并约定每年正月十五到街市卖镜处以为联系手段。陈国亡,徐德言流落江湖,而乐昌公主则被俘虏,隋文帝杨坚把她赐给灭陈的功臣杨素作为奴婢。一对恩爱夫妻,虽然劫后余生,却留离散之苦。盼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徐赶到长安大街看见有人叫卖半片铜镜,而且价钱昂贵,令人不敢问津。徐一看半片铜镜,知道了妻子已有下落,禁不住涕泪俱下。他不敢怠慢,将老者领到自己的住处,拿出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铜镜。好在又遇上了好人杨素,他知这件事情后,被二人真情所打动,立即让夫妻二人团聚,并送二人携手同归江南故里。这故事出自《太平广记》。(文/蔡驷)(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