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的传说与姜女祠堂
秦皇岛一东一西有两个祠堂,对地域文化、民风民俗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西侧,昌黎县韩文公祠,祭奠的是“天下文宗”韩文公,韩愈,韩昌黎。东侧,山海关姜女祠,祭奠的是万古流芳,哭倒长城的烈女孟姜女。有史学家认为,两个人物都未与秦皇岛产生直接联系,但因流传时间很久,其蕴含的精神已深深的融入到本地社会人文,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生活,成为秦皇岛地域不可代替的文化象征。
孟姜女哭长城与山海关
孟姜女哭长城与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并称中国古代有四大爱情传说故事。由于故事涉及了长城而成为长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山海关是孟姜女故事流传的核心地区,也是广为流传的《孟姜女故事》的主要蓝本地,具备独特的完整性、艺术性和人民性。历史上中国有很多地方建过孟姜女庙,但仅存山海关孟姜女庙,且香火不断。与孟姜女传说有关的遗迹还有望夫石和姜女坟及孟姜镇、望夫石村等地名。山海关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孟姜女文化之乡”。
(山海关孟姜女庙图片来自网络)
姜女祠尚在
山海关孟姜女庙本名贞女祠。《林榆县志》记载,初建于宋以前,到了明万历二十二年,也就是年。由当时的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张栋主持重修。
孟姜女后殿墙后有天然生成的数块巨石,其中一块镌刻“望夫石”三个大字,是顺治八年()管关通判白辉刻上去的。一块石上刻有乾隆皇帝的题诗,始终极度地赞美了孟姜女的忠贞节烈:凄风秃树吼斜阳,尚作悲声吊乃郎。千古无心夸节义,一身有死为纲常。由来此日称姜女,尽道当年哭杞梁。常见秉彝公懿好,讹传是处也何妨。(山海关望夫石图片来自网络)
两石相连的低洼处,有些形似脚印的小坑,传说是孟姜女登石望夫留下的脚印。北侧凿有一个平台和一处小坑,传说是孟姜女的梳妆台和洗脸之处。在孟姜女庙东南约5公里的海面上,矗立着两块巨大的礁石,远远望去,高的像碑,低的似坟,传说为孟姜女坟。县志记载:姜女坟四周皆水,顶微露。而冬水稍涸,水滑不可登,惟飞雁翔集其上,人称此景为“姜坟雁阵”。
(姜女坟图片来自网络)
不乏名人碑刻
贞女祠内保存完好的石碑碣有12块,石刻2处。碑碣:明万历二十二年()主事张栋立《贞女祠碑记》石碑,清乾隆帝御笔题词卧碑,嘉庆帝御笔题词卧碑,道光帝御笔题诗卧碑,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帝篆字卧碑,明代陈绾、张瑞抡两首《姜女坟诗》,清代萧德宣《姜女操诗》,陆开泰、王一士等人诗与跋卧碑,白长善题诗《姜女坟》、《天下第一关》卧碑、《诗五言二十韵题山海关城楼绰楔书拓片》碑、《姜女庙壁》碑。摩崖:清顺治八年()山海关管关通判白辉题“望夫石”石刻,清乾隆八年()冬十月乾隆帝所书《姜女祠诗》摩崖,山海关贞女祠碣摩诗碑内容,关志均的记载。乾隆帝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年),字镜泉,号少厂,别号诒晋斋主人。清高宗第十一子,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加上得天独厚的条件,得窥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书名重一时。永瑆曾随父东巡途经山海关,游览孟姜女庙,赞颂望夫石,并作诗《题姜女祠》
姜女祠前秋草黄,姜女祠外秋风凉。
高原突兀望夫石,遥看海水今茫茫。
孟姜女传说溯源
孟姜女的传说曾录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歌颂的是爱情坚贞。被一批编入的还有秦皇岛姜女祠的千古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孟姜女哭长城的最初原型始于《左传》,非常朴素,完全没有后世那么感人。公元前年,齐庄公吕光攻打卫国,班师回朝,但没有直接回都城,突然袭击了莒国,战斗中齐国将领杞梁、华周英勇战死为国捐躯。突袭失败后,双方罢兵,齐人带着杞梁尸体回临淄。齐庄公在临淄郊外,正好遇到杞梁妻子在迎丈夫灵柩,于是齐庄公派人吊唁,原文说“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但杞梁妻认为自己丈夫有功于国,国王派人在郊外吊唁,既缺乏诚意(齐庄公没有亲至),又仓促草率不够正式,这就显得对烈士不够尊重。后来,齐庄公亲自到杞梁家中吊唁,并把杞梁安葬在齐都郊外。《左传》的这一段记载,主要表现“杞梁妻”大义凛然的刚烈性格,没有“哭夫”更与哭倒长城无关。可能是因为古人觉得“杞梁妻”不哭一下不够感人,也不合情理,于是就安排“杞梁妻”大哭一场。《礼记·檀弓》里曾子说,“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这是孟姜女故事演变中第一次出现了“哭”,属于“哀之哭”。后来,“杞梁妻”又哭出了新花样,齐国淳于髡说“善哭其夫而变国俗”,《韩诗外传》说“杞梁之妻悲哭而人称咏”。也就是说,战国时期这则故事的重心已经改变,不再是“杞梁妻”大义凛然,而在于她的“哭”。但“杞梁妻”无论怎么哭,都还属于人间之“哭”,不够惊天动地,不够夺人眼球,于是汉初文人给“杞梁妻之哭”升华了一下,增加了一个“崩城”的情节。西汉刘向的《说苑·善说篇》记载:“昔华周、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阨。”这是文献中第一次说杞梁妻哭到“城崩”。如此开创性的新奇设定,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接下来文人编造的更是活灵活现。唐代人觉得“杞梁妻哭倒杞城”虽然感人,却还缺少一定辨识度的时代,知道杞梁、杞梁妻、齐庄公、杞城的毕竟是少数读书人,于是唐朝人又进行了一次翻天覆地的改造。首先,将春秋时代变为秦始皇时代,将齐国临淄城移到秦始皇的长城。其次,杞梁是齐国贵族,战死沙场,杞梁妻是贵族夫人,与普通百姓难以形成共鸣。于是,唐朝人将杞梁改名为杞良,燕国人,身份是役夫,因为修长城逃役而被打死,尸体筑入长城;杞梁妻变成了有姓有名的孟仲姿,寻找丈夫尸体时哭塌长城。唐朝《琱玉集》记载,其大意是:“杞良,在秦始皇时筑长城,逃走,入孟超后园。超女仲姿浴于池中,见杞梁惊而唤之,答说:“我叫杞良,燕国人,服役筑长城,因不堪其苦而逃此。”仲姿说:“女人之体,不可视,君视我体,即为君妻。”告其父母,遂结为夫妻。杞良俄而被追捕、打死,筑入城墙。仲姿寻夫,哭倒长城而认夫尸。”大诗人李白想象力更丰富,《东海有勇妇篇》诗云:“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杞梁妻不仅哭倒了城,还哭崩了梁山,堪称古今中外第一哭。至此,“杞梁妻哭长城”的故事基本形成,但还存在一个瑕疵,就是故事中的人物名称不够响亮,不够朗朗上口。于是在唐末宋初时,文人给“杞梁妻”取了一个崭新的名称叫“孟姜女”。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听到的基础版本。总之,自年前的曾子开始,到元明时期经过将近年的时间改编,“杞梁妻迎夫尸”一事彻底变了样,最终变成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明朝中期之后,从南方到齐长城到山海关,很多地方都修建了孟姜女祠,以至于还出现了“孟姜女哭倒长城处”。胡适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无疑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经过年来的不断打扮,最终打扮出这么一个传奇故事。真实故事也好,杜撰传说也罢。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秦皇岛已经传颂千年。同“伯夷叔齐”“韩文正公”一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秦皇岛人,早已同秦皇岛的历史文化,秦皇岛人的思维传统融为一体。在一代又一代的传颂中,这些传说故事陶冶了乡民的品行,塑造了燕赵长城的文化形象,发挥着传递和教化文化血脉的作用,成为孕育和繁衍民族之魂的重要食粮。·山海传奇·
了解更多与秦皇岛长城有关的传说故事请走进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吧!在玻璃博物馆的临时展厅里,展出了一百余套秦皇岛长城沿线出土、征集的玉器、青铜器、瓷器,用展品与文字、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向您讲述秦皇岛长城沿线的传奇故事与历史文脉。
参观时间: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
9:00至16:00
(15:30停止预约、入馆)
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