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铜镜,捧在手心里的爱

心静性闲.06:11来自青山牯牛

点击上方,聆听最美音乐

作者:简子

这是一枚小小的铜镜,比袁大头壹圆硬币大不了多少,比我所用过的所有玻璃镜儿都小了许多。

这是我奶奶于年仙逝之后,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纪念品之一。她压箱底的发簪、发网、丝帕、钱包、银元、铜钱、新中国镍币……都被儿女孙辈们爱心瓜分了。

简子当时年幼,也顺手拿了一支亮锃锃的银簪,和这个黑乎乎的铜镜。

当然,幼童如我,并不知晓它的价值,只是很难过奶奶的离去,跟着几位姑妈大哭,下意识地想要留住点什么。

这枚小小的铜镜,正面是光滑的铜面,岁月流过,染了一层斑斑绿锈,但能看出它之前的平整光洁。

铜镜背面,外圈是12生肖阳刻,小巧精致,栩栩如生。

中圈与12生肖对应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地支。

里边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的卦象,中心是一个桥型小孔,可系绳,方便携带;可支撑搁在梳妆台上。

手抚铜镜,感受掌中的精巧,可以想见年轻时的奶奶对镜梳妆的美丽,或出门在外随时查看妆容的便利。

小小的铜镜,做工精良。背面的12生肖和八卦图形,是我国典型的文化符号,可见古人铸镜之用心。

此铜镜,据说是爷爷的家传,不知传了多少代。简子眼拙,既无法研究它的自身奥秘,也无从得知它的年代历史。

爷爷简昌学,是简氏鹏公之十三代孙,除了干农活维持生计,业余以采药制药、采叶制香为家庭经济支撑。爷爷兄弟姐妹十人,他排行老三。他制作的“简家香”,当时承包供应了高青地区周边大小庙宇很多年。

爷爷的高祖那辈,从习水县坭坝四合头搬来綦江高青,不知何故选择在牯牛背附近的达沟岩山里开荒种地。

爷爷的生长地是在离达沟岩不远处茶坪梁子下的窝凼。窝凼,比达沟岩面积更大,开荒种地更方便,更像世外桃源,也更宜居。

清末民初,九龙峡、仙凤峡匪患严重。牯牛背、窝凼被土匪王占据,爷爷全家被逼下山,分别住过棕岗、兴龙湾、瓦房等地。

爷爷求娶奶奶时,已是28岁的大龄青年,奶奶小他一轮,妥妥的二八佳人。

由扶欢嫁到连二屋基的叶氏保媒,爷爷带着丰厚礼品去扶欢马桑沟陈氏家族相亲,礼品中有不少女子用的小物件,有全套梳妆用品,也包括这枚铜镜。

奶奶远嫁高山,不知爷爷是如何打动她的?让比他年青12岁的奶奶心甘情愿上了花轿,爷爷应该很不容易吧?

奶奶含辛茹苦为爷爷生儿育女,以40岁高龄还生下简子的父亲(排行老九),他们相濡以沫几十年,辛酸的、幸福的故事,有摆不完的几箩筐。

奶奶无疑是很爱美的,她的四个女儿(我的四位老嗲,嗲,即姑妈)也都特别讲究。

扶欢坝的马桑沟陈家,是奶奶的娘家,现在已不大来往了。简子记得小时候,有几位帅气的表叔和靓丽的表孃,是奶奶的侄儿侄女。

在简子的记忆中,奶奶的绣花方枕别具一格,她自己缝制的衣衫纽子巧夺天工。

奶奶的长发总是梳得一丝不苟,圆圆的发髻用发网和发簪固定在脑后,显得端庄大气而自信满满。

奶奶裹过小脚,夏天的袜子,洗得洁白干净。冬天的长棉袜,缝上厚厚的袜底,柔软舒适且耐用。

只是,奶奶并不知道,她珍爱的铜镜已经照不出脸庞的模样,倒成了她的孙女莲儿的一件小小藏品。

古代民用的物件,比如青铜器、陶瓷、砚台、钱币等,如今很多都成了古董收藏。

对于好的东西,人们都会好好保留。就算陈芝麻烂谷子,也会敝帚自珍。何况这面小小的铜镜,它精致小巧,内涵丰富,算是掌中之宝了。

不知当年的奶奶,是如何的爱不释手。

綦江收藏协会的藏家们,周末会到南国茶廊展示和交易自己的古董宝贝,五花八门,真假难辨,倒也不乏精品。当然,铜镜并不多见。

铜镜,是一种古老的由青铜所制的使用器物,也是精美的工艺品。

国内发现最早的青铜镜,是距今年左右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直径6厘米,厚0.3厘米,镜面有光泽,镜背中央有一个桥形钮,未施纹饰。

据史料记载,自商周时代起,古人就用青铜打磨做镜子,光可鉴人,背面雕有精美纹饰。战国时已很流行,汉、唐时更加精美。

中国古代铜镜的大小千差万别,可分为大、中、小三类。

小型铜镜尺寸一般在3厘米~8厘米,小巧轻薄,用绹绳系于腰间,随身携带。

有专家说,具有中国文化符号的铜镜,还是极有收藏价值的。

简子手中的小镜子,珍藏的是一种文化,一段历史,一部家族记忆的传承。

作者简介:简子(原名简映竹,简贵莲)生于綦江区高青九龙峡,綦江区非遗“简氏剪纸”传承人,綦江区老字号“简子布艺”创始人。爱好剪纸、古琴、讲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