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乡发布
“温州传奇”叶文贵的精彩人生
:叶文贵,改革开放后金乡第一代创业者。年温州市委书记亲自在《温州日报》上撰写通讯评论,号召“向叶文贵学习”。年入选全国名优秀农民企业家,是温州市惟一的当选者。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评选关键词是:创新、责任、影响力、推动力。
一、东北知青
1、“抱窝”计划
年,叶文贵与众多知青一起支边到了黑龙江七台河,落户于一个只有50户人家的穷山村。这里距车站10公里,正劳力村民干一天只有8角钱,知青和村民一样,常年吃玉米、小米,一年能吃三次猪肉。肥沃的黑土地有着取之不尽的丰富的饲料资源,农村中除了养猪外,每户至少要喂十多只鸡、鸭或鹅,乡亲们就依靠禽蛋出售维持日常的生活开支。
那时,村里的幼禽都依靠老母鸡自行“抱窝”进行繁殖为主,由于抱窝的母鸡不多,所以农村中的鸡仔还得从关内调运过来,损耗大,价格高,但销路很好。
为了解决幼禽的来源,乡亲们的土办法很多。有些年迈不爱动的老太太,缝一条腰带,把蛋放在腰带中,再把腰带围在身上,利用人体温度“孵出”幼禽。还有的在热炕头上铺棉絮,把蛋放在棉絮内,每隔一、二小时翻蛋一次。三七二十一天,鸡仔就用尖嘴把蛋壳啄个眼,伸出头,一小时后,就能活蹦乱跳了。不过由于炕温不稳定,鸡仔的成活率较低。
叶文贵支边的村一共有十七名知青,粮食加工后余下的饲料都白白的糟蹋了。为了改善生活,增加收入,叶文贵提出了自己“抱窝”,出售幼禽的“抱窝计划”,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叶文贵从老太太的腰带“抱窝”中,得出结论:“抱窝”的温度是37度。因此她设计的相应的设备:一只间隔多层的大木箱,用棉絮作保温材料,每层放上几只大灯泡,使用简单的恒温器来控制灯泡的开闭。利用灯泡的温度来“抱窝”,光照面广,温度稳定,比“腰带抱窝”和“炕头抱窝”科学多了。叶文贵的“抱窝计划”利润是:鹅蛋三毛一个,幼鹅可卖两块一只,鸡蛋八分一个,鸡仔五毛一只。首批“投产”鹅蛋、鸡蛋各一百个,按百分之六十的成活率计算,投资三十八元,鸡仔自养不花本钱,幼鹅出售后,投资的利润可以翻一番。
叶文贵的“抱窝计划”给这个知青大家庭带来了欢乐和兴奋,叶文贵仿佛看到成群的鸡鹅发出唧唧、嗄嗄的欢叫声列队向他们走来。那时候,叶文贵真想编演一首鸡鸭鹅的进行曲,来歌唱叶文贵们即将实现的美好计划。他相信毛主席说的话没错: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设备搞好了,鹅蛋和鸡蛋也买到了,经调试一切正常。三天以后,按照经验,把蛋放在灯光中照一照,蛋黄中有黑点的留下,没黑点的就是没受精的,吃掉。那几天,炒鹅蛋的、煎鸡蛋的、煮鸭蛋的,都算是“计划内损耗”,免费享受。倒霉的就是最后的前三天。这天,下雨了,寒流下降。叶文贵连续近二十天翻蛋、控温已经很疲劳了,这一夜叶文贵睡得很香,没有检查。第二天上午叶文贵去翻了一次蛋,灯没亮,叶文贵也没在意。等到叶文贵们发觉全线停电已经一天多时,温箱的温度已经降到了最低点。叶文贵们的“抱窝计划”在最关健的时刻,碰到了灾难性的停电,幼禽全部胎死壳中。
叶文贵的“抱窝计划”首次失利,给叶文贵一个教训:任何一个事业,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的,但决不能灰心丧气。只要不断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就一定能够抱出一只“金凤凰”!那一年,叶文贵最终实现了“抱窝计划”,集体养出了近二百只鸡。如果当年曾经到村里慰问过叶文贵们的《温州日报》记者还健在,他应该记得他曾经为叶文贵们喂鸡的热闹场面拍过照。
2、变压器的故事
知识青年到农村,在当时可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各级领导十分重视,贫下中农绝对支持。叶文贵所在的村因为知青的到来,市里特别调拨一台计划内的变压器。对偏辟的穷山村来说,能装上电灯,这可是天大的喜事。
那时村里没有电工,为了节约开支,生产队长根据叶文贵们的提议,把从变压器输出线开始的安装任务交给知青完成。村里的路杆用山上现采伐的柞木代替。知青安好外线装内线,住家一间一灯,统一材料,由生产队出资免费安装。叶文贵时任安装队“技术指导”——在家时,叶文贵已经是修理电机、变压器的行家里手。
变压器是由上级委派的工程队负责安装的。为使早日点上电灯,生产队破例杀猪宰羊,每天还安排队里的豆腐房多做一板豆腐。派专人烧菜做饭,供工程队人员免费受用。半个月后,全村跷首以待的变压器全部安装完毕。晚上天黑后,全村人喜悦之情难以描述。大家坐在家里等候来电的,围在变压器旁看热闹的,真比家人结婚还兴奋。遗憾的是:当工程负责人把刀闸往上一推之时,全村的电灯没有一只发光!
生产队长急得满头大汗,村里装灯是“历史性”的大事。花了那么多钱,灯不亮,谁也不敢怀疑工程队安装有问题,而叶文贵这班知青倒成了乡亲们议论中的“罪魁祸首”——电灯不亮肯定是这班“浙头”接错了线!俗语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刚才电灯不亮,叶文贵可心中有数:因为变压器杆上的第一只照明灯没有亮,说明输出线没电,问题应该就出在变压器上。
随后,工程队解不了难题走了,队长派专人去请师傅,这个来了吃了喝了,还是没能解决问题。一连来了好多人,电灯还是亮不起来,队长急哑了嗓子。
要修好变压器,最好的办法是送到市里,不过当时生产队经济困难,村居离市区远,光来回运费就得三百多块。变压器内芯一拉开,手续费还要七百多。刚才买变压器的钱还是国家贷的款,哪有钱去修理呀。叶文贵所在村的队长姓朱,平常看似严厉,心地却很善良。叶文贵就领着张中达等几位到了朱队长家,郑重其事地提出了要求:“这次装电灯,村里很多人都说灯不亮是我们的技术有问题,你当队长的不但没错怪我们,而且还批评了他们,就凭这一点我叶文贵就该为你卖命。这台变压器不用队里花大钱,让我们负责修理,最慢十天,保证灯亮!不过队里请师傅来修理是提供的豆腐和肉,我们在修理期间也要吃。”
朱队长平静地对叶文贵们说:“就凭你们这种卖命精神,我可以代表全村老少向你们保证,你们就是把变压器砸扁了卖废铁,咱们也绝不眨一眼!”猪肉和豆腐都到位了,叶文贵们的手心攥了一把汗。这回要是修不好变压器,不比剃光了头游街更难受?
这一天,叶文贵让队长找了几个年轻力壮的社员和叶文贵们一起,就在变压器台上用木头和绳子作工具,把变压器铁芯吊了起来。事故的原因正如叶文贵判断的一样:滴着油的铁芯上裸露着两个断了头的焊点。变压器在马车上运输时,由于路上坑洼多,摇晃厉害断了线头。修理两个小焊点看似简单实际难,因为没有电,电烙铁也用不上。叶文贵用的是木碳炉烧紫铜的土办法焊上去的。焊接花不了多少时间,叶文贵说十天内修好,是凡事要留有余地,也有故意卖个关子的意思,可以与知青们一同吃顿肉和豆腐。当晚,朱队长推上刀闸,全村在欢呼声中灯火通明时,叶文贵当时是多么高兴和自豪!
3、捕捉商机
没多久,叶文贵又发现了赚钱商机:叶文贵获知七台河矿务局有三万工人,所用铁锹柄都从外地购入,叶文贵与8位知青商议每人出2元,凑起18元钱办了个锹柄厂。叶文贵们与当地生产资料公司订了供货合同,并收到元的定金。先是用木工车床,一天只能制作多条,太慢!叶文贵就用铅笔刨的原理画草图自制加工机器,这台自制小机器每分钟转速达多次,一分钟就能生产14根。那时林场改造松树林将杂木伐去不要,叶文贵们就用屯子里的马车和生产建议兵团拖拉机上山免费拉这些做锹柄的上好材料。产品整车皮地发往关内好多矿务局,叶文贵当然也大大地赚了一把。
在抓生产的同时,叶文贵也不忘改善生活,常叫手下人拉一大马车啤酒来犒劳大家,帮忙的穷老乡一天拿5元现钱还能免费大碗喝酒,乐得不行。叶文贵自己也没少喝,回想当时情形,颇有些当了“胡子头”的感觉。夏天,公路因冰雪消融无法通行运送产品。叶文贵便请老猎人带路设计了一段从屯子通向七台河六公里长的绕山公路,并插上“小金乡”站的牌子。要致富,先修路,年,七台河市委书记来温参观,对叶文贵等知青说:“小金乡”站现在是水果基地了,还是全市奔小康标兵村,村民们很想再见见当年的开路始祖。
:叶文贵对于商机的“敏锐嗅觉”得自家族遗传。祖父叶王增是有名的银匠,早年在上海开银楼,后回乡从事公益事业,是金乡有名的乡贤;在上海继承祖业的二伯父叶宝荣是上海自行车三厂创始人,所产凤凰牌自行车曾风靡一时。
二、创业辉煌
1、初次尝试
年5月,在东北赚了一把的叶文贵回到家乡(时年28岁,曾在文成民政局所属五金厂工作)。在家乡他看到,村民生活贫困,鱼米之乡的江南比北大荒好不了多少,表兄弟告诉叶文贵,因人多地少,干完活后大家就只好像“北佬”一样晒太阳、等饭吃了。
此时金乡以塑料饭菜票、铝制徽章、标牌为主的家庭工厂已悄然兴起,当时的原材料铝板要向外地采购,一路上还要闯关过卡,许多人说如果金乡有个轧铝板厂就方便多了。叶文贵便有了办厂的念头。
年夏,叶文贵约了17位亲友,各投资元,买机器、盖厂房办起了轧铝板厂,年底投产,4个月后便收回了全部投资。生意红火,拿铝坯前来加工都要排队,很快就积累了近20万元资金,股东们都很高兴,一心想多分钱。叶文贵却不喜反忧:铝板机结构简单很容易仿造,很快别人就会效仿。铝制标牌产品对铝材质量要求高,故应马上改进设备制造高一等级的热轧机。但有的股东要分钱,有的则害怕政策会变,不愿扩大生产规模。叶文贵一心想做大,觉得与这帮没见过钱的人无法共事,便转让股权退出了轧铝板厂。
在叶文贵眼里,商机多得是,金乡遍地是钱。此时金乡做塑料红本子生意很好,但都是小功率的高频热合机,叶文贵就拿退股得来的7万元研制开发了较大功率的高频热合机。先是对外加工,脚踏一下二毛钱,叶文贵在镇里开了四家加工店。后来有人要买机器,叶文贵说可以!售价每台元,成本才元。做塑料红本子的原料PVC薄膜都从沪、杭和常州等地购入,因货源紧缺,不等货车到站就被人拦住运走。叶文贵又动起了创办PVC薄膜厂的脑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金乡压延薄膜厂终于投产。
2、以技术占市场
叶文贵的压延薄膜厂用的是边角料,0元一吨收进,产品2元卖出,两年产值达万元,上交税收18万元。当然此中酸甜苦辣难以尽言:有以进货为名,对沪、杭大厂家生产流水线的暗中考察;有在上海书店发现新出版高校教材《塑料机械设计》的狂喜;有中止自家建房计划的艰难决策;有个别股东突然退股的意外打击;当然,也有市委书记袁芳烈、县长刘晓骅亲临指导的鼓舞;有妻子陈星初一如既往地理解支持的温暖幸福……
压延薄膜厂利润很高,但叶文贵并不满足,又设计了一条以能生产0.03—0.80毫米软膜、塑片的中型流水线,产品速度每分钟达米,是国内同类机器的4倍多。年叶文贵又生产透明上光膜,上光膜越薄越好,叶文贵动脑筋将产品厚度减到0.毫米,优质产品大受欢迎。沪杭同类产品先后退出了金乡市场,最后一直畅销的徐州电化厂的产品也卖不动了。厂长亲自前来探寻究竟,叶文贵应之以“却敌之兵,不战为上”的孙子兵法,带他参观自家生产线,并将厚度调到0.毫米、速度调到每分钟米,厂长看后自知不是对手,便把积压的近吨产品当作边角料卖给叶文贵。从此叶文贵的产品占领了金乡%市场,年产值达0万元,这是苍南县第一家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
3、研制电动汽车
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费孝通亲自到金乡,听取叶文贵对发展商品经济的见解。在此前后,全国各地媒体记者、知名作家相继前来采访报道叶文贵的创业传奇。但叶文贵的创业传奇止步于叶文贵的电动轿车。从年起叶文贵冲击这个公认的国际性技术难题。经过一年多的研制,年秋第一辆玻璃钢车身四轮四座电动轿车上路了,之后又不断改进设计,使各项性能达到国标领先水平,年获得国家级新产品证书。
这是温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年来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新产品。年夏,深圳市一政府要员来温州提出转让技术,被市政府领导谢绝;之后,叶文贵市在探讨开发时因企业体制等问题分歧而成僵局。到年,叶文贵再也无力前行。为研制电动轿车叶文贵已倾其所有,先后投入余万元。
叶文贵创业出名时,还是“能人”和“经营大户”时代,“企业家”这个词还不甚流行。年10月11日,《温州日报》以《新一代企业家——记金乡镇经营大户叶文贵》为题,在一版头条以0来字的篇幅报道叶文贵的创业事迹;14日上午,温州日报编委会召开部分经营大户座谈会,次日一版头条以《学习叶文贵争做企业家》的消息报道早一天的座谈会;28日,《温州日报》再次在一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续篇报道叶文贵。不同寻常的是,当时的市委书记董朝才亲自撰写了字的评论,配发在这篇《农民企业家的气魄》通讯旁边,评论标题是:《希望涌现更多的叶文贵式人物》。
几年间,叶文贵先后办了五个厂,“赚不完的钱,办不完的厂,还不完的债”是叶文贵给那个年代的温州留下的创业名言。为推进商品经济发展,苍南县委、县府抓住这个典型,作出了向叶文贵学习的决定。叶文贵,贵在何处?把握商机眼光独到、开发产品不断办厂固然是其难能可贵之处,不过叶文贵的创业意义和价值已远远超越于经济层面。那时正是温州姓资姓社争论最酣的时候,叶文贵所表现的勇气、胆识和政治眼光才是最为可贵的。
年秋,叶文贵与前来采访的著名作家陆拂为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陆问:“你认为将来政策会变吗?”
叶文贵笑着反问:“改革开放了,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再呼地一声把大门关上,回到老路上去——共产党能干这号事吗?”
三、退出舞台
曾经辉煌的叶文贵丁酉年已归道山。但在叶文贵之后,金乡、龙港等地冒出了大批老板企业家,一些人将事业发展到了温州、上海甚至更远的地方。无论是企业规模、经济效益、还是个人财富,今天叶文贵与他们都已无从相比,但金乡人从没忘记叶文贵。在年金乡纪念建镇周年的专刊《金乡史话》上,用一个整版的彩页介绍了叶文贵的事迹。叶文贵在温州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始终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