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色金属行业现状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人民日常生活及国防工业、科学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有色金属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迅速,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需要。
根据数据显示,年,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了万吨,同比增长5.59%;年1-10月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万吨,同比增长7%。
资料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锰、铬三种黑色金属,以及铀、钍等25种放射性金属之外的铜、铝、铅、锌、镍、锡等59种金属,以及硅、砷、硒、碲等5种半金属,合计64种元素。其中,年1-10月中国精炼铜、原铝、铅、锌产量分别为万吨、万吨、万吨、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4%、6.5%、13.3%、3.2%。
资料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有色金属地区分布
年各季度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西南地区生产;年1-9月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大区分布不均衡,其中西北地区产量最高,产量占比达到25.62%;其次为华东地区,产量占比为25.3%,略低于西北地区。
资料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各省市来看,年1-9月中国十种有色金属各省市产量呈现梯队式分布,山东、内蒙古、新疆等省产量排行前三,产量分别为.53万吨、.37万吨、.75万吨,产量分布较均匀,没有呈现集中分布的态势。
资料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三、有色金属进出口现状
根据海关数据统计,年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含黄金贸易额).4亿美元,同比下降11.3%,主要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其中,进口额.5亿美元,同比下降13.2%;出口额.9亿美元,同比下降2.2%。“十三五”期间有色金属进出口总额(含黄金贸易额)年均增长3.4%。
1、做优增量
年,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不含黄金贸易额).8亿美元,同比增长7.7%。其中,进口额.3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出口额.5亿美元,同比下降11.6%。贸易逆差为.8亿美元,同比增长23.4%。在除去黄金以后,中国黄金进口额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年新冠疫情的影响,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大幅升值,进口量减少。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趋势
1、做优增量
加快有色新材料、新业态创新发展。将民机铝材上下游合作机制拓展为民机材料合作机制,推进落实年度重点任务,跟踪新能源汽车平台建设进度,强化工作督导协调,形成年度标志性工作成果。实施新材料“补短板”,建立有色新材料数据库、行业测试评价中心,完善有色新材料基础体系。同时,推动有色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建设先进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拓展应用领域,探索行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
2、优化存量
提升产业链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制定有色金属智能矿山、工厂建设指南,指导行业智能标准化建设。围绕铜、铅锌、钨、镁等传统产业在绿色冶炼、超低排放、废渣无害化处置、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绿色制造短板,加快适用技术研发及推广,指导部分产业集聚区开展技术供需对接,引导企业加快绿色发展。
3、统筹政策
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保持严控电解铝新增产能的高压态势,严格落实产能置换,通过市场化和法治化方式,引导氧化铝、电解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政策协调和服务,协调推动行业降成本,形成国企、民企互为促进的发展格局,巩固中俄合作机制,完善对外合作平台,引导行业应对贸易摩擦、深化国际合作。修订发布行业规范条件,改革管理方式,强化规范条件在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作用。加强热点问题分析,稳定市场预期,促进行业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