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都是独特的存在,也是来来往往生活,最值得依赖、托付的空间。或许,有很多的不幸,可只要对生活还有希望,生活也会眷顾你。
今天的屋主
侬侬是一位刚结婚的韩国太太,在购房的过程中,寻找了半座城,终于在一堆二手房里找到了这一套平的顶层,买一赠一多了个小阁楼,躺平看蓝天数星星的真浪漫。在装修前他们就已经想好了要长期宅在家,所以他们选择了比较治愈的极简风,很多人都会在风格上翻车,最后家不成家,不过他们家的效果一出,惊动了一大家子的人,傲娇了。玄关是家的第一印象,也是比较脏的空间,房子的大小如何这个空间都得需要。白色在小空间里,似乎是最佳的标配,也是非常友好的颜色;白色的打鞋柜和超大的穿衣镜,还有3公分高低差的下沉区,以及纤薄的、透明的中门。
玄关进来后的过道,是一个大敞开的、极有创意的空间。统一的哑光砖和白色的墙漆,让整个空间得已整洁统一;比较独特的是旁边的“凹”墙,在合理的范围内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改造,让厨房和整体空间连接在一体。
之所以保留这样的半通半闭的墙体,一是承重柱砸不掉(恰好就在屋中间,着实有点扫兴),二是厨房不适合四通八达的通着,这样半开半合的就挺合适。
不过我们还是闲来看看,4m高挑空的客厅吧。面积不是特别的豪气,但在纵向高度上还是蛮有气质的,深奶咖色的沙发、红黄蓝绿的抱枕,让空间的集中沉浮于此,也使得整个空间色彩比例、优雅气质拿捏得当。
临近傍晚时分,打开周围的筒灯和吊灯,不是特别强烈的光在这里也给足了照明;相对于暖光和白光来说,这种小面积的自然光,在家里的氛围更好。
阴雨天,是一个非常头疼的天气,开灯有点浪费,不开灯又点暗;在这里尝试了一下白天开灯,效果也还不错;沙发越看越喜欢,只是吊灯感觉有点不是特别符合空间。
沙发没有靠墙,一是与电视机的距离足够了,二是背后有阳台门扇,三是扫地机器人充电放在这里;一个小角,啥也看不见。
放眼望去的餐厨空间,与过道之间被一跟宽大的柱子分割开,但实际上餐厨里面的空间还是可以的,比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要大上一大。
看,柱子虽然有点大,但并没有延伸很长。而且正好在与橱柜之间,打通与过道相互通气;厨房里的橱柜是一个“Π”形,相互之间串联在一起,更好的服务家居生活;至于餐桌,它是独立存在于岛台前,与岛台垂直摆放,让就餐的人进出方便。
有时候不得不说,合理的设计非常的有用。即便有两个柱子碍事儿,也能将其化为己用,柱子之间以半截薄墙连接,然后做为厨房的一部分;白墙、黑柜,让空间避免了全白的冰冷,多一份神秘和耐脏。
水槽和灶台分放与两侧,靠墙一层的黑色柜体,中间的吊柜连着着两端的高柜,就像桥梁一样,连接着两岸。水槽内不锈钢的沥水篮,利用好了非常好用,用不好会非常的脏,所以需要权衡好利弊关系,是否需要购买,若是赠送也要注意时常清洗。
透明的推拉门后,一个专供厨房使用的储物间,窗户正对着门扇,可以摆放微波炉、空气炸锅、烤肉锅一类常用的小家电。
储物间的墙体一般也是比较奇怪的,所以当缝隙比较大的时候,可以选择定制柜内嵌进去,做为储存干货食材使用。
另一端也不是什么很好的角落,上下横竖下水管再也容纳不下一个柜体,直接堆放洗衣机和烘干机,旁边放着白色塑料的收纳盒和折叠衣篮,或许对空间的利用更友好。
主卧室,不同于外面的客厅,他们给上了奶咖色,让暖光照上去更加的有温度,不至于让灯光过于孤单。中规中矩的卧室,两侧有床头柜、吊灯,非常传统的对称。
另一端的棕灰色的帘子,从视觉上来看,它们色系之间有着细微的联系;床尾深色的斗柜,将整个现代的空间,带入复古的边角。
转了一圈下来,发现其实卧室也并没有很大,在有限的空间内,保证睡眠的体验感。
一墙之隔的小空间,其实有着三大功能,一是临时更衣室,二是梳妆台,三是卫生间过道。
没有窗户自然光的梳妆台,只能靠一盏灯来照明,但这并没有遮盖住这里的颜值。
主卫生间的四宫格图,一体化的砖体、最大化的镜柜,让卫生间里一尘难染;中间以玻璃为隔断,同时安装了两个隐形的地漏下水。
大理石台上的一角,牙膏、牙刷、洗脸仪、按摩仪、洗面奶、精油……无疑这些生活物件琐碎,又常用,要养成哪里拿哪里放的好习惯,也旧不用后期慢慢收拾了。
玄关对面、厨房后方的一间房,被做为独立的衣帽间使用。内嵌壁龛式的衣柜,也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做到。
另一面,是高低斗柜,对小衣物、饰品、配饰进行收纳;门口的衣架,可以挂放隔夜的衣物,或者暂时还不想洗的外套;而且就在玄关边,很方便。
过道尽头、衣帽间另一边的小房间,目前做为书房和狗狗的小窝,因为这里正好有两个小阳台,给狗狗在好不过,距离活动空间也远。
简单白色的小书桌,工作的时候,狗狗也能一直陪伴在身边;带一丢丢阳光的小阳台,正好给狗狗做活动室,窝给它放在室内,旁边的小架子还准备很多的衣物。
没有阳光的阳台,目前只安装了置物架,放一些杂物。
还有一个宜家小推车。
玄关与书房之间的客卫生间,面积上与主卫差不多,在大布置上多加了一个浴缸;若是想泡澡了,也能随时都能享受到。
通往阁楼的楼梯,有点窄、有点高。
楼梯下的空间正好一扇门,进出塞一些家政工具不成问题,比如手持吸尘器。
阁楼暂时还没有进软装,因为之前在争论做什么功能,现在基本订下来,打算做家庭观影室,一台投影仪,随便哪面白墙都可以投影。
家,少则四五年,多则十几年,如此长久的居住,自然是需要一个舒适的环境。
若觉的案例不错,给个一键三联吧,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