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是金国皇妃的梳妆台,为京城至高点,乾隆帝极为重视
文图/二指禅掌门
早就听说北海公园有座白塔非常出名,就想抽空去看看。
坐地铁到北海北站,买票进公园北门,迎面是一大湖,看看白塔在远处,思索应该在哪边转过去都能走到。
结果告诉我,我以为的不是我以为的。我顺着西湖岸走到南头,竟然是一个出口;迷迷糊糊走出去,就来到了大街上。
而白塔就在我左边的小岛上。
也就是说,此路不通;要想从北门走到白塔,必须绕走湖东岸。
虽然前边故宫拐角处还有门进去,但要重新买票,想想时间有点紧,只好作罢。
过了一段时间,还是觉得不去看看有点遗憾,重新买票进公园,顺着湖东岸,终于来到小岛上。
小岛叫琼华岛,一个很诗意的名字。
资料记载,北海白塔建于清初顺治八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也是北海的标志性景点。
白塔所在之处原为金大宁宫琼华岛广寒殿旧址,相传是金章宗李妃的妆台。
这李妃还真会选地方,边梳妆边欣赏湖光山色之美。
当然,现在看到的白塔,是经过多次修缮的产物,不再是原汁原味的古塔。
据说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塔顶被损。宝瓶向西歪倒在天盘之中。修复时,发现塔内主心木中藏有一个二寸见方的金漆盒子,盒盖绘有太极图,盒内藏有两舍利。
所以,北海白塔与多数覆钵式塔不同,该塔内部中空,里面建有佛龛,以银盒奉舍利子,地下有藏井,藏有旱船、喇嘛经文、衣钵和佛教法物以及织品、五谷、药材、茶果等贡物。
白塔塔顶标高.4米,建成时是北京城内的至高点。白塔下的善因殿后面设置了五杆刹竿,也就是寺庙中五杆悬挂经旗的旗杆,俗称五虎号杆,下面设置5个炮台,称为白塔炮台或五虎炮台。五虎号杆分别悬挂青、黄、红、白、黑五色龙旗或灯笼,蓝、白、红、黑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方。
当时,北京城内九门也分别设置5所炮台、5杆旗杆,旗杆上白天悬挂着龙旗,夜里悬挂着灯笼。遇到紧急情况,以放炮为号,白天以旗号,夜间为灯笼指示方位。一处放炮,别处也纷纷放炮响应。官兵可据实以动,保卫京城安全。乾隆皇帝在《塔山四面记》中就有“畏民岩“、”防急变“之词。
而藏传佛教认为,北京皇城是一座大威德金刚的坛城,而坛城的中央则是位于皇宫附近西苑的琼华岛。此处建塔可寿国佑民。清代曾多次在这里举行过声势浩大的佛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