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了进一步弘扬彬州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彬州厚重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彬州市融媒体中心开设《故事里的彬州》专栏,利用全媒体、多平台的优势,通过短视频、图文、电视新闻等形式宣传彬州历史文化,展示彬州。
步入彬州大佛寺石窟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五层三檐六角攒尖顶式”结构的古建筑,名曰“明镜台”。这便是大佛寺的护楼,为保护佛像而建。明镜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佛像的护楼要叫“明镜台”?今天的“故事里的彬州”,我们一起去探秘“明镜台”。
彬州大佛寺石窟管理处副主任杨静告诉,最初的明镜台是唐朝所建,为木质结构。现存建筑是清代重建的,为砖木结构。楼高35.44米,东西宽82.78米,台基为方形,顶部为六角的攒尖式顶。第一、二层用条砖“一顺一丁”平砌。第一层门楣上刻“觉路”二字。第二层垒砌3个拱形门洞,正中门洞上刻“明镜台”3个字,3个门洞与大佛窟相通。大佛窟内光线明朗,便于礼佛者瞻仰所有的群像,使大佛窟内诸造像以最好的光线和最佳角度呈现在礼佛者面前。第三层以上整体轮廓为方塔形,自下而上逐渐减小,每层辟有门窗,造有栏杆,拾级而上,可以登高眺望。
彬州市大佛寺石窟管理处副主任杨静介绍,在中国古代,明镜台指的是女人的梳妆台。因为收拾得一尘不染,所以明镜台这个词语就被佛教所用。佛教有偈语,说是“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常常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到了大佛寺,明镜台就成了一个古建筑的名称。明镜台修建于清康熙42年,距现在也有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一个五层三檐六角攒尖顶式的结构。大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