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之前,南京举行了一场拍卖会,一张清朝中期的黄花梨雕龙纹大拔步床,万起价,万落锤,专家还说,这个价格并不贵,因为清朝中期的黄花梨雕龙纹大拔步床,市场上还没出现过呢?
那么,什么是拔步床呢?
我查了查,这种床号称古代婚床之极品。
首先是大。新娘莲花细步,围着拔步床走一圈,得一百步,因此又称百步床。
其次在精。都出自著名木匠之手,雕刻精致,十分美观。
其次在全。有床有罩,俨然一个小房间。陈设最齐全的拔步床,里面“有睡铺、马桶箱、梳妆台、小橱、首饰箱、点心箱、麻将桌、香烟抽屉等”。
拔步床(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也就是说,即使不是黄花梨等名贵木料所造,拔步床也以其制造精美、费用浩繁而显得很珍贵。
大明第一奇书里,卖翠花的薛嫂儿对西门大官人说,“南门外贩布杨家的正头娘子,手里有一分好钱。南京拔步床也有两张。”
杨家娘子就是孟玉楼。她守寡一年多,手里有笔钱,还有拔步床两张,如果能娶过来,对西门家,绝对是笔大财富啊。
好了,其它的我们不扯,我们只讲正经的,薛嫂儿、孟玉楼、拔步床两张,体现了明朝怎样的风俗?
《中国风俗通史明朝传》里,对于明朝的媒人,有这样一段描述——媒婆属于三姑六婆之一,民间婚礼所不可或缺,但口碑却不佳。
里面还引述了陈铎写的《媒人》歌,专门揭露媒人们的伎俩——
这壁厢取吉,那壁厢道喜,砂糖口甜如蜜,沿街绕巷走如飞,两脚不沾地。俏的矜夸丑的瞒昧,损他人安自己。东家里怨气,西家里后悔,常带着不应罪。
从中可知,明朝的某些媒人啊,吃完男方吃女方,自己得钱乐哈哈。
当然咯,他们对普通百姓是那样的,那于有钱有势的大官人们,则又是另一副谄媚的嘴脸,替他们争利益,自己能拿大红包。
媒婆剧照(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说完薛嫂儿,再说孟玉楼。
后来孟玉楼带着钱财,改嫁了西门大官人。有些人可能想不通了,明朝时候,是中国女性最压抑的时代,贞烈节妇数不清,怎么能改嫁呢?
《明史列女传》有言,“明兴,著为规条,巡方督学岁上其事。大者赐祠祀,次亦树坊表,乌头绰楔,照耀井闾,乃至僻壤下户之女,亦能以贞白自砥。其著于实录及郡邑志者,不下万余人,虽间有以文艺显,要之节烈为多。呜呼!何其盛也。”
说白了,就是大明朝鼓励妇女们做烈女。不改嫁守节的,有表彰,建牌坊。几百年下来,哪怕最偏远地方——教化难及之处——最下等的人家的女子,什么贞洁清白,也能说出个头头道道——被列入正史及地方志的,不下万人——哇,大明节烈女子真多呀!
然而,官府所好,未必民间所喜。《中国风俗通史》中有写,“尽管朝廷所倡导的是妇女守节,但事实上在民间还是存着不少妇女再婚的俗例”——虽然,对于再婚女子,有各种各样的歧视,但架不住女子追求自身幸福之风。
古代牌坊(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奢华的拔步床。
嫁妆之盛,当然是父母希望女儿能在婆家说得起话,不受欺负。让男人知道,老婆娘家是有人的。诚如《中国风俗通史》里讲的一个故事,农家嫁女,虽然请不起轿子,尚且可以骑牛,且请人在前牵牛,显示“农家虽穷,还是很看重自己的女儿,不愿意让她吃苦”。
但更重要的是,也反映出明朝中后期奢侈之风已盛,在松江,“婚前一日,女家携带奁饰、帏帐、卧具、枕席,鼓乐拥导,吹吹打打,妇女乘轿跟跟随,称为‘送嫁妆’,以夸耀自家奁具之盛”(《中国风俗通史》)。
媒婆损人利己,寡妇带钱改嫁,奢侈之风劲吹,明朝中后期的官府,应该很头痛吧?